10 月 20 日,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,被稱為 “心流之父” 的匈牙利籍心理學家米哈裏·契克森米哈賴(Mihaly Csikszentmihalyi 1934 - 2021)逝世,享年 87 歲。
米哈裏教授一直致力於幸福和創造力的研究,提出併發展了 “心流” 理論,他曾任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,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社會科學、心理學和管理學教授,並於 2000 年創立了 “生活品質研究中心” 。
其著作《心流》、《創造力》、《自我的進化》都是世界級暢銷書,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。
《心流:最優體驗心理學》自 1990 年出版以來,被翻譯成 30 多種語言,影響著全球千萬研究者和讀者。
2000 年,米哈裏·契克森米哈賴與馬丁·塞利格曼於 2000 年在《美國心理學家》雜誌上發表的文章《積極心理學導論》,標誌著積極心理學的誕生。
什麼是心流狀態?
人什麼時候最幸福?很多人會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心無牽掛、感覺明銳、完全放鬆的時刻。而米哈裏教授則認為:“最好的時光通常是在一個人完成某項有挑戰而有意義的任務,把體能或智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。”
米哈裏教授提出 Flow 心流是一種完全沉浸於活動的精神狀態,在這種狀態下,人們完全參與其中,專注於其正在做的事情,是一種最佳狀態。
如果你曾經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情,比如跑步、寫作、彈鋼琴、編程序、繪畫、閱讀的時候,忘記了時間,也察覺不到肚子餓,忘記去洗手間,甚至忘記了自己和周圍的人的存在。如果你有過這種 “渾然忘我” 的狀態,那麼你也一定有過 Flow 心流的體驗。
進入心流狀態的四要素
在《心流》這本書中,米哈裏教授提出影響我們進入心流狀態的要素有四個:
專注 Focus:專注於一件事,不同時處理多件事情
自由 Freedom:自由的狀態,不被批判,也不自我批判,相信自己
回饋 Feedback:得到及時回饋,並根據回饋調整未來的行動計畫
4% 的挑戰 Challenge:挑戰比自己水準高4%難度的事
如果你處於以上的某個或者多個狀態中,你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,當人們進入心流狀態後會思維專注,創造力獲得激發,並且對所有事物更具包容性,更容易獲得幸福感與成就感,也更容易探索出自我人生的意義!
Points of You® 第五套工具卡 Flow 的設計靈感就是來源於米哈裏教授提出的心流理論,而中國區域(大陸、香港、澳門)負責人 Joanne Chan 曾經解讀過《心流》這本書,如果有興趣,可點擊下麵視頻觀看。
斯人已逝,但是他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禮物:心流。